平凡中演绎自我超越
——访市政协委员、哈尔滨学院文法学院教授刘自匪
作为政协委员
2007 年 2 月,刘自匪作为新委员第一次参加市政协全会。在大会的小组讨论发言中,他提出了“建立北方消夏名都”的概念和建议,在《政协哈尔滨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情况综合》第 7 期上刊登,后来又在《哈尔滨政协》 2007 年第 2 期“委员感言”栏目编发。第二年,哈尔滨市正式提出打造“冰城夏都” 城市旅游形象,实施冬季冰雪、夏季避暑 “双轮驱动、两季繁荣”的发展战略。由此,刘自匪委员成为较早提出哈尔滨“夏都” 城市发展战略构想的人士,为哈尔滨市旅游和建设事业发展作出了直接的贡献。在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他被推选为 2007 年度优秀政协委员。
了解熟悉刘自匪的人都知道,不论是在政协大会上,还是在其他各种会议上,他的发言总是能够体现出一些独到的见解和认识,受到大家的关注。谈到这一点,刘自匪解释说,他对待每一次发言,像在学校里上课一样,都要事先进行研究思考和准备。他从来不敢随口乱讲、任意发挥。他说:“我其实不善言谈,也不喜欢高谈阔论。但是我喜欢思考,喜欢用逻辑的方式表达。”可以说,思考已经成为他的一种习惯,一种常态。而思考的过程,正是思想不断成熟和成长的过程。
作为党派成员
作为哈尔滨市民盟盟员,刘自匪也曾有过一段“辉煌”的时候。2006 年 5 月,他当选为民盟哈尔滨学院委员会主委,不久被推选为民盟市委委员和常委。因为高校盟员身份的特殊代表性,也因为各方面突出的表现,他经常被领导安排出席各种会议和活动,并作为重点发言人或主要汇报人,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和肯定。
2008 年 7 月,由民盟市委推荐,刘自匪代表全市盟员参加了北京奥运火炬接力哈尔滨站传递活动。当奥运圣火高高举起,人群呐喊欢呼的时刻,他第一次体会到一种“英雄般的感觉”。当然,他知道,这份神圣和荣耀不仅属于他个人,更属于他背后的组织和团体,属于祖国和人民,属于一个伟大的时代。因此,他从中领受到的,不仅仅是一种自豪和骄傲,更是一份使命和责任。
在刘自匪的带领下,民盟哈尔滨学院委员会的各方面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全面开花,得到了民盟市委和学院党委的充分肯定。在民盟市委 2007 年组织的“两先四优”创建活动中,学院盟委获得了活动设置的所有奖项,取得了突出的成绩。2009 年底,学院盟委被民盟省委授予先进基层组织称号。
在积极参与做好民盟各项工作的同时,刘自匪进一步发挥自己在理论研究方面的专长和能力,积极承担各种统战理论研究课题和任务。作为民盟市委统战理论研究小组组长,他每年都带头完成提交高质量的研究论文,并获得民盟市委和中共市委统战部等部门的奖励。他先后担任民盟黑龙江省委理论研究组成员、民盟中央“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理论”特邀研究员和民盟中央参政党理论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从 2007 年起,连续多年承担民盟中央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理论课题及民盟中央统战理论课题,担任课题研究负责人和撰稿人,课题研究成果多次获得民盟中央的奖励。
最近几年,刘自匪在基层组织工作中特别关心和关注的,是年轻干部的培养任用问题。他曾经表示,他个人不想一直在党派的位置上做到退休,他希望年轻的同志能够承担更多更大的责任,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舞台,他相信他们会比自己做得更好,会更有利于党派组织和事业的发展。
作为人民教师自
1984 年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刘自匪已经做了 32 年的教师。谈及自己的职业感受,他说,教师职业在他看来,是一份始终承受着特殊压力的工作,这种压力主要来自教师最直接的工作对象——学生。面对一个个具有无限可能的生命个体,他的心底总是潜藏着几分担心误人子弟的惶恐,总是保持着对于来自学生的无形期许的敏感。这些压力给他的生活带来些许沉重,另一方面,也构成一种无形的责任感,转换为一种持续的动力,鞭策督促他不断进步和成长。正如他自己所说:“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最好的老师,但我一直在努力成为更好的老师。”
正是抱着这样一种感觉和心态,多年来,刘自匪一方面着眼于自身修养、层次和能力的不断提升,一方面致力于教学改革和课程创新,积极进行各种探索尝试,取得了一些成绩和收获。
2001 年,他获批当年的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这既是他个人的第一个科研立项,也是学校首个获批的省社会科学基金立项。2004 年,他出版了个人的第一部学术专著。2005 年,晋升教授职称。至今,刘自匪已发表各类学术论文 40 余篇,完成多项省级科研项目,参编多部教材。提起这些他说:“对于一位高校教师来说,其实不算什么。”
2010 年,在学校重新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刘自匪提出了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创意写作课程的设想和方案,并获准实施。这一课程创新设计,在当时全国范围内也具有领先的意义。从 2012 正式开课至今,该课程已经运行了 4 个教学周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获得了学校和院系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近年来,刘自匪不断拓展自己的科研和教学空间,先后涉足文学语言、传统文化和书法等领域,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整体学养和境界。与此同时,在他最专长的写作教学和实践领域,也一直没有停下持续精进的脚步。在这个过程中,直接服务于学校的发展建设,是他写作的一个重要主题和动机。他说:“我个人的写作其实很大部分都是被动写作、受命写作。”
早在 2006 年,为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学校制作了一个大型办学成果展,作为主要撰稿人,他为成果展的成功布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从那以后,他多次为学校和院系的各种大型活动策划设计、撰写文稿,参与各种重要文件的起草和修改。特别是今年 4 月,由刘自匪填词的“哈尔滨学院版南山南”,在哈尔滨各高校“南山南”改编大赛活动中,赢得了最多的网络投票支持,获得了最佳作品奖。歌词突出了哈尔滨学院的鲜明个性,传达出细腻动人的情感,蕴含着丰富深沉的思绪,清新时尚、意境高远,受到广大师生和校友的普遍喜爱,强烈激发了他们热爱学校、热爱母校的襟怀和情感。
除了这些应时听命之作,他偶尔也会写一些短文和小诗,寄寓个人的情思和意趣,重温大学时代的诗人旧梦。虽然年事渐长,但是他希望自己永远保持年轻的心,永远怀抱青春的梦。正如他在歌词中写到的:“青春青,少年狂,天高云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