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风采

记市政协委员魏林
 

  医生的服务对象是人,世界上最复杂的事物莫过于人。要做一名好医生,首先一点要研究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是医德。医德不光是愿望,更是一种行动,这个行动要贯穿医疗的全过程,贯穿医生的整个行医生涯。
——吴阶平  

魏林,出生于1964年,农工党哈尔滨市委副主委。1988年毕业于哈医大医疗系,现任市第一医院心内一科主任、主任医师。哈尔滨市第十、十一届政协委员、常委。黑龙江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专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起搏电生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哈尔滨市心血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黑龙江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哈尔滨市优秀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均贴获得者,2008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哈尔滨地区火炬手、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
          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

  ——记心内科专家魏林
             杨明新


  那天,市第一医院心内科突然转来一名患者。患者手脚冰凉,面色苍白,已经休克,生命垂危。心内一科主任查过病人后,发现患者血压很低,心律很慢,随时都可能死亡。经询问家属得知,患者因呼吸困难在其他医院曾按肺感染救治一周。再次仔细检查病人,他判断患者得的是重症急性肺动脉栓塞,需要紧急实施介入手术治疗。但当时病人的状态随时都有死在导管床上的可能。怎么办?如果放弃手术,病人会很快死亡;如果治疗,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风险,影响个人声誉。最后他冒着风险,为病人做了手术,手术非常成功。出院时,患者及家属含着眼泪握着他的手说:“是你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啊。” 他却谦逊地笑着着说:“我是医生,这是我的职责。”
  他就是市第一医院心内一科主任,视患者生命高于一切的魏林。


  选择医学可能是偶然,但你一旦选择了,就必须用一生的忠诚和热情去对待它
——钟南山
  魏林作为一名心血管临床医生,不仅要很好地进行临床诊治工作,还要掌握临床的各种检查技能。当心内科购进国际最先进的无创心脏电生理检测记录仪时,他一边临床实践,一边查阅大量的外文资料,在短短数月的时间内,就熟练地掌握了这门技术并应用于临床工作中。
  自上世纪90年代,心血管疾病诊治技术飞速发展,冠心病的治疗已从单纯的药物治疗发展成多途径、多方式的治疗,其中介入性诊治技术的开展更是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插上了翅膀。为了提高冠心病的诊治水平,他将目标锁定在冠心病的介入性诊断、治疗这项前沿技术。1995年他与科室同志率先在哈市开展了冠状动脉造影术、急性心梗冠状动脉内溶栓术、冠状动脉狭窄球囊括张术以及射频消融治疗心律失常、心脏永久起搏器按置术等多项介入技术,填补了国内及省、市多项空白。为更好地开展冠心病的介入诊治工作,1996年魏林远赴日本新潟市民病院研修学习。在日本期间,他无暇欣赏的异国风景。每日除了和日本老师们一起进行冠心病的临床介入治疗外,其他时间都是在医院图书馆查资料。在日本的一个月内就掌握了介入诊治的新技术,因此得到了日方老师很高的评价。归国时,去机场接他的妻子发现,魏林的头发已生出了一小圈斑驳的白发了。目前他和同事们已开展了冠状动脉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TCA)及金属支架的治疗和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球囊及支架治疗,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术治疗急性心梗和冠状动脉内旋磨术治疗心绞痛以及肾动脉狭窄支架治疗高血压等多项技术,使哈尔滨市一院心内科诊疗技术位居国内领先地位。目前接受新技术诊治的患者已达3000余人次。新技术的开展,为广大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开辟了一个新天地。
  急性肺动脉栓塞一直是一种被人们忽视的疾病,其发病急骤,误诊率高、死亡率高,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当时国内对此病的治疗掌握甚少,而且无此类疾病的专业书籍。为了更好掌握其诊治方法,魏林在技术领域刻苦钻研,辛勤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他查阅了大量资料,并先后三次参加国际该病种的研讨班,掌握了大量的临床信息后,在省内首次开展了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肺动脉造影检查、导管下溶栓及静脉溶栓等诊治手段,同时也在全国首次开展了肺栓塞导管碎栓术,挽救了大量患者的生命。为了让更多的医疗工作者对该病有深入地了解,他和同事们利用节假日时间查资料、翻译国外参考书,经过一年半的时间编写,我国急性肺栓塞领域中的第一本专著《急性肺动脉栓塞 ——从基础到临床》终于出版了。专家们对这本书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是一场“及时雨”,填补了我国肺栓塞专著方面的空白。为了解肺栓塞的血栓来源,在开展下肢深、浅静脉造影术的同时,他和科室同事又撰写了《肺栓塞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专著,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拿自己的生命去换病人的生命”
 一年冬天,魏林患感冒高烧38度9,为了不耽误给患者诊治、手术,就在值夜班的时候打点滴。晚上输液刚过2/3的时候,来了一位急诊入院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需要马上做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内溶栓、支架治疗。为了能尽快解除病人的痛苦、挽救患者的生命,他调快静点速度,及时赶到心导管室。在穿手术衣时发现手臂疼痛剧烈,这才发现由于赶时间静点导致急性静脉炎。为了抢救病人,他让护士长简单处置了一下就和其他医生一起为病人做了手术。由于抢救及时,病人成功获救。而他的手臂血管因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而完全闭塞了。心内科的患者发病时间经常是在夜间,魏林每次都是随叫随到,从医20余年放弃的节假日和休息时间不计其数了。
  魏林从事的介入性治疗工作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医生既要忍受十几斤重的铅服压在身上,又要长期照射X射线。由于长期在X射线下工作,他的腰椎受到很大损伤,每次做手术结束后,他都腰痛不止。并且因为射线,他一再推迟要孩子的时间,40岁的时候才当上爸爸。所以有人说“介入医生是拿自己的生命去换病人的生命”。尽管如此,每当魏林看到病人的痛苦被解除、鲜活的生命被挽救时,他的内心就无比的欣慰和幸福。
“你对我们这么好,我们拿什么报答你啊!”
  几年前,一位兰西县的农民,带着62岁患冠心病的妻子,慕名找到魏林。这位老实巴交的农民听说城里医院要给医生送“红包”,便塞给魏林一个事先准备好的500元红包。魏林怕老农担心,没当面回绝,安顿好病人后,立即让护士长把那500元代病人交了住院押金。经过半个月的精心治疗,病人的病情有了很大的好转。老人临走时流着眼泪说:“魏主任,你对我们这么好,我们拿什么报答你啊!” 魏林不但从不接受病人的“红包”,还绞尽脑汁为病人省医药费。他严格规定科室医生,能不检查的项目决不给病人检查,能用便宜的药,就坚决不用昂贵的药。他对科室医生说:“有的农民为看病把房子和猪都卖了,为他们节省一些钱,把这些钱花在治病的刀刃上,就是延长他们的生命啊!”
  当我们在网络搜索引擎上输入“心内科——魏林”的时候,就会出现好多帖子介绍“好大夫魏林”。网络上有对医院和医生的调查问卷及评价。对魏林的评价是“态度:很满意”,“ 疗效:很满意”,“看病过程:非常认真的一位大夫,值得尊敬。”“现在,很多大夫治病只求不出差错;但魏大夫能从患者角度考虑问题,综合各种情况因人施治。”“态度好,看病认真,仔细。”“我衷心感谢魏主任诊治。我现在非常好。谢谢。”
选择了医学,就选择了责任、义务和奉献

  哈尔滨市一院心内一科是一个高学历、高素质、团结向上的优秀团队,32名工作人员平均年龄35岁; 11人拥有中、高级职称;硕士9人,在读硕士5人,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90.6%。在魏林的领导下,心内一科医疗、护理工作一直处于省内先进水平,科室率先实施开展了“临床路径”管理和整体护理模式服务。在改革创新的同时,不断制订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和质量考核标准,促进医疗、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实行“零投诉”的管理目标等。同时,本着“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提出新的医疗、护理服务标准及工作要求,以精湛的护理技术和诚恳、耐心的服务赢得了患者的信任和好评,并获得了以护士长名字命名的“刘雅君护理小组”的称号。并被哈尔滨市卫生局搬上银幕拍成了电视片《爱心天使》。他们以“一人举止,全科形象”为行动警言,力争“做细心人——技术精湛,做热心人——态度和蔼,做有心人——医德高尚”,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争创设备一流,医疗一流,服务一流的先进科室。科室荣获国家卫生部和团中央颁发的2007—2008年度“全国青年文明号“光荣称号。我省卫生系统仅有3家医院获得此殊荣,市一院心内一科是哈市唯一获此殊荣者。

[关闭]
  主办:政协哈尔滨市委员会 制作:哈尔滨新闻网
  备案号:黑ICP备05009145号
  纪检监察电话:0451-8649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