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风采

记市政协委员丁佩剑
 

  聂淼2007年,经方正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经过现场测产鉴定后认定,采用新型旱育水稻超稀植技术,亩产突破660公斤,无病虫害且米质优良,创造了哈尔滨市第二积温带最高产量纪录。方正县采用该种植技术增产水稻2500万公斤,农民将因此增收5000万元。新型旱育水稻超稀植技术是由市政协委员、农民水稻专家丁佩剑经过几年的研究实验示范获得成功,并逐年在方正县推广的新型水稻种植技术。有很多农民认为水稻垧产15000斤已是顶峰了(产量到顶论)。而丁佩剑认为,水稻生产不能总停留在一个栽培模式上,不能停止不前和静止不动,要敢于发现,敢于探索,勇于实践,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身为方正县绿宝石富硒稻米研究所所长的丁佩剑根据多年从事水稻生产研究实践摸索出来的经验,在2003年就提出了公顷水稻2万斤的目标。当时,在一般人眼中都认为这是天方夜谭,因为当时全省官方公布的数字,水稻公顷才13000斤。目标确定了,丁佩剑也一心朴实地开始研究。通过从东北农业大学引进科技项目,引进农大优质良种100多个,进行异地试验,从中选出适合方正县当地种植的丰产、优质的良种,为有机水稻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实施水稻公顷2万斤的高产技术攻关,具体解决在水稻生产上出现的技术减退、产量滑坡的现象。同时,引进生物有机肥的试验示范,为生产有机稻米提供保障条件。2006年9月10日,丁佩剑在方正县召开了水稻垧产二万斤高产栽培技术研讨会,有400多位农民参会,会议以丁佩剑总结的《水稻垧产二万斤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为技术交流材料。研讨会在新闻媒体披露以后,每天都有不少农民慕名来试验田参观学习、研究探讨水稻高产新途径。县内外共有200余户农民和稻米企业来现场取经,并与丁佩剑成立的方正县剑叶有机稻米专业合作社签订了1万余亩的种植订单。多数种水稻的农民想致富、盼高产,可是苦于在科学种田上摸不着路,找不着门。他们通过丁佩剑的现场讲解示范,找准了高产致富的门路,激发了对科学种田的积极性。很多农民禁不住由衷地感叹“这才是我们农民真正需要的东西”,“老丁确实是为农民兄弟做了件大好事”。丁佩剑成了方正县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别人种地都观望老丁。钻研科学种田的丁佩剑也善于用现代科技手段来武装自己。通过互联网,老丁得知,有机稻米、富硒稻米很抢手,他便“串联”乡亲们种植这样的品种。可是有机稻米得施有机肥料,农忙的时候,乡亲们没工夫去选购,咋办?用电脑上网呀。于是,丁佩剑便与一家有机肥料厂取得了联系,发货只要敲键盘,点鼠标,把货款打到肥料厂,一切就全搞定了。现在,在丁佩剑的引导下,石家村的有机稻田已经发展到1.5万亩,生产的有机稻米信息发布到网上,每年都能给乡亲们带来不菲的收入。丁佩剑说:“21世纪是有机农业飞速发展,生产安全营养优质稻米的世纪,只有在高产的同时,为市场提供少施或不施化肥的高营养有机稻米,提高人们对食品的安全感,才能使稻米增值,才能使农民增收致富。”当谈到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时,丁佩剑深有感慨,他说:“外因推动还要靠内因启动,政府给你加大力度投入,要是农民自己不启动,三农问题还是无法解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靠农民自己,农民要提高自己文化素质,作一个新型农民,作一个有科技文化素质的新型农民。”丁佩剑身为一个农民,一直在不断钻研、探索,提高自己的科技文化素质,争作一个新型农民,为广大的农民兄弟作出了榜样。他被评为农业部全国农民科技标兵,四次受到方正县政协的表彰并获得荣誉证书,被哈尔滨市科协授予“讲政治,学科学,育新人,奔小康活动突出贡献奖”荣誉称号,被方正县人事局授予“农村拔尖人才”光荣称号。而面对这么多的荣誉和奖励,丁佩剑却非常的谦虚,“我没太高的文化,就是身为农民,只想实实在在为农民兄弟做点儿事!”

[关闭]
  主办:政协哈尔滨市委员会 制作:哈尔滨新闻网
  备案号:黑ICP备05009145号
  纪检监察电话:0451-8649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