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资料

在哈尔滨市,市政协是我工作生活的重要部分
 
  (李根深)1985年3月,我来到哈尔滨市任市委书记。哈尔滨这座在全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的1948年,中共中央的代表和民主人士曾在马迭尔宾馆,达成了《关于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诸问题的协议》,确定了新政协的任务是制定共同纲领,筹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央人民政府。——这一历史史实,使我对这座城市对政协组织的作用尤为重视。

  我来到哈尔滨后,正是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中期。当时哈尔滨和全国一样,农村经济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城市经济改革正在开始,还处于探索试验阶段。经过了“文革”之后的“拨乱反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大讨论”,经济迅速复苏。那是一个意气风发、催人奋进的年代。当时哈尔滨城市发展如日中天,经济、社会及各项事业逐步步人正轨。全市人民正在为实现“七五”国民经济计划而奋进着。

  在经济与社会、时代与进步发展过程中,政协和政协委员的作用在哈尔滨日益显现出来。政协人才荟萃,与社会各族各界各行各业有着广泛的联系,是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知识库,也是难得的智囊团。如何发挥好政协组织、政协委员的作用,发挥政协委员的聪明才智,以促进哈尔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并开创哈尔滨市政协工作的新局面,在我来到哈尔滨市任市委书记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就在考虑这个问题。

  1985年10月18日,我主持召开了中共哈尔滨市委常委会,专门听取并讨论了市政协工作。在这次会议上,达成共识,确定了市委常委会每年听取市政协党组一至两次工作汇报,讨论政协工作;责成市委统战部和办公厅研究安排关于建立市委常委、党员副市长与非党政协副主席和常委的联系制度;同时确定了在刚刚(1985年4月)开始实行的每季度召开一次同党外人士座谈会制度的基础上,确定了进一步加强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工作,主要是对全市重要事情进行协商,在决策前听取咨询、讨论意见,并向党外人士经常通报情况。在那次会议上,市委确定了一些实际措施,以进一步开创哈尔滨市政协工作新局面。也就是在那次会议上,还确定了在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上充实一些知识界委员的意见。1985年11月29日,哈尔滨市政府办公厅下发了《政府各部门要同政协密切联系》的通知。通知要求,有关哈尔滨市的重大改革措施与方案,以及制定地方性的重要条例、条令、法规等,在决策前送市政协进行协商讨论,听取咨询、讨论意见;市政府各部门召开研究业务工作的会议时,分别通知市政协相关对口部门联合进行调查研究;市政府各部门印发的各种文件、资料,抄送市政协,以便了解情况,掌握信息,提出意见。

  在这之后,哈尔滨市形成了重视市政协工作的氛围:

  ——1986年,时任哈尔滨市市长宫本言到市政协,就如何开发哈尔滨市旅游资源登门问计;

  ——一些区县、一些国有大型企业如锅炉厂,开始建立了基层组织与民主党派定期协商制度,通过议大事,交朋友,结诤友,使各级基层党委决策进一步科学化民主化。

  ——那时知识界、教育界、科技界迎来了科学的春天,纷纷为哈尔滨发展献计出力。道外教师进修学校邀请政协委员、民主党派成员协商学校发展规划……

市政协、区县政协,也充分发挥人才济济的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咨询工作。我记得那时知识界委员共134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有一个资料统计,在一年的时间里,市政协知识界委员29次深人中小企业咨询服务,咨询帮助企业提出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44项,为哈尔滨振兴献计。在政协发挥作用、推进哈尔滨市民主政治进程中,有几次大的会议和实践活动不得不提。1986年4月,市政协召开六届四次会议,当时正是哈尔滨市为完成“七五”计划和为在本世纪末建设四个现代化而努力的时期。政协在这个“催人奋进”的历史时期(那时用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催人奋进)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我在政协会议上要求,政协在“振兴哈尔滨的事业中充分发挥‘智囊团’的作用”,至今还有印象。为进一步发挥人民政协职能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1986年12月,中共哈尔滨市委颁发了(拱于加强市政协组织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试行办渤,颁布这个办法,以逐步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经常化、制度化。这个办法的实行,促进了哈尔滨市党政在决策重大问题实现民主化、科学化。这些举措,对于加强和促进哈尔滨市民主政治进程、尤其是政协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中共哈尔滨市委颁发的新的《试行办法》明确规定:有关我市(哈尔滨)大政方针和四化建设重大问题,包括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重大地方性法规、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重要改革方案、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重大开发项目、重要人事安排、人民生活的

重大问题等事项,应请市政协协商,通常情况下在决策之前进行。《试行办法》还规定了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分层次进行,规定了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定期或不定期地向政协委员报告哈尔滨市政治、经济形势和工作情况;有关全市性重要会议,邀请市政协常委或委员参加等等共8条。1987年12月下旬,在市政协七届一次会议上,我当选为市政协主席,在任市委书记的同时兼任市政协主席。当选为市政协主席,我觉得更有利于工作,更有利于直接推进政协工作、推进哈尔滨市民主政治进程。市政协七届一次会议期间,正值我党的十三大刚刚开过,党的十三大确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市政协七届一次会议,要求市政协工作要不断改革、不断创新。

  监督、献计、献策,就要做到知情,要围绕着哈尔滨建设和改革发展中的重大决策和人民生活中的重大问题进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做到协商于决策之前,监督于决策贯彻执行中。这在当时的民主政治进程中是一个跨越。这对于以后政协及委员调研、党政领导干部与委员对话协商开了个好头。

这期间,我多次与市政协委员交谈,还与当时的市领导范鹏绪、程道喜一起与23位市政协委员就“解放思想、振兴哈尔滨市经济”进行协商对话。1989年,中共哈尔滨市委出台了<拱于发挥市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职能作用的暂行规定》,为进一步践行政治协商在决策之前提供了政策依据。1989年12月,中国共产党公布实施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对进一步发挥民主党派在人民政协中的作用作了规定。

  有了政策和理论依据,那一段时间,政协工作还是取得了一些成绩的。

1989年4月17日,市政协七届三次会议第一次先于市人大召开,体现了政治协商于决策之前的原则。

  这期间,哈尔滨市委、市政协不断在探索市政协工作创新中作了尝试,创下哈尔滨市政协史上的许多第一。

  ——政协委员第一次在政协全会作大会发言;市政协的第一份建议案;市政协常委会专题协商——创新政治协商形式;首次以民主党派团体的名义在政协常委会、全会上发言;第一次理顺政协下设的组织机构——把工作组改为专门委员会以便对口协商;哈尔滨市政协第一次设立科技、侨联两个界别……

  知情才能建言,那一段时间,我和其他市政协副主席偕同市政协委员频繁深入城乡、厂矿、机关、学校、科研院所等进行实地调查研究,视察,献计,监督。在我兼任市政协主席的那段时间里,曾视察城市重点工程,分管这方面工作的市政协副主席分别视察城市建设、工农业生产、国有大型企业问题,还对县域经济结构调整等问题进行视察调研,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这期间,67位市政协委员曾就我市“工业回升”问题,深入调查。当时洪企鹏副市长还登门征求市政协委员的意见,政协委员提出的89条建议,为当时的哈尔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1991年下半年,我从市委书记岗位上退下来,此后到1992年年底的一年时间里,我继续与很多政协委员一起,围绕深化城市改革,特别是国企改革和发展民营经济、完成八五计划等重大问题,不断探讨,并经常建言献策。总的说来,在这段时间里虽然我推进了一些工作,但我对此,至今并不满意,自己最多打个“及格”分吧

[关闭]
  主办:政协哈尔滨市委员会 制作:哈尔滨新闻网
  备案号:黑ICP备05009145号
  纪检监察电话:0451-8649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