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资料

创作《大顶子山高又高》
 

  我从事音乐工作已近60年了,曾创近千首歌曲,有60多首歌曲录制成唱片、盒带等音像作品,有70多部作品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奖励,而其中又有许多歌曲是在哈尔滨之夏音乐会这个大舞台上唱出去的。追思我与“哈夏”的情缘,我觉得我的几部作品或许能权作代表吧!

  《大顶子山高又高》的一段往事

  1958年,当时的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欧阳钦倡导创作反映以“春归雁”为主题的话剧、歌剧、歌舞剧、歌曲等文艺作品,向国庆10周年献礼。我们带着这个任务,走遍三江平原,到农垦战士家采访,到赫哲族村落采风,在那里记录了许多故事和民歌,掌握了第一手材料。当时我想,黑龙江有许多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的音乐有独特风格,独特旋律,我们为什么不以此反映他们别具特色的生活呢?随后,我便写了一组少数民族的歌曲,《大顶子山高又高》就是其中之一。

  赫哲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有着极其丰富的民间文学和艺术遗产。在民间音乐中,以“嫁冷阔”、“伊玛堪”等较为具有代表性。在《大顶子山高又高》这首歌曲的创作中,我将赫哲族民歌《赫哲渔歌》及其他民歌作为素材,大拆大卸,既不死搬硬套又力图采用西洋歌曲的创作手法。为达到猎人骏马奔驰的意境,用快节奏大线条的旋律,气势宽阔、情绪高亢、热烈奔放的速度来创作的。同时,在几个乐句结尾处的三连音和几处三连音的使用上,使曲调更加典型和性格化了。初稿只有两段词,后征得郭颂意见,演唱时又加了第三段词才成为更完整的作品。记得郭颂拿到此歌后说:“这歌儿曲调新颖别致,扣人心弦,我非常喜欢。”1962午第2届哈夏音乐会上,郭颂演唱了《大顶子山高又高》,大获成功。之后,全国各电台随即播放,反响强烈,有的做了歌曲介绍或评论,有的做了每周一歌,黑龙江广播电台还组织人员教唱。《歌曲月刊》、《上海歌声》、《群众歌声》等刊物也相继发表了这部作品,中国唱片社还录制了唱片。至今全国的歌曲刊物和“经典老歌”等歌集已发表过20多次。

  《云山牧歌》的酝酿背景

  上世纪50年代,大批军垦战士为开垦北大荒、建设北大荒的伟大目标,在黑龙江、乌苏里江边的土地上辛勤耕耘着。我们几位词曲作者,追寻垦荒者的足迹,深入各个垦区去收集素材,走访农垦家庭,听他们讲述初到垦区的生动故事。云山是完达山脉中的一座山,靠近虎林河畔,虽然地方不大,但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却是显赫的。

  初冬季节,这里的环境相当艰苦,吃水没有井,住房没有砖瓦盖,茫茫荒原又没有一条像样的道路。人们架起输电线杆,打下一口口饮水用井,盖起一栋栋干打垒,工作热火朝天,垦区处处一片欢腾,掌握白己命运的生活就这样开始了。

  我在这里住了下来,并怀着赤热的心情,搞起了音乐创作。《云山牧歌》也是在这时完成的。后来有一段小故事让我久久难忘。那是1961年的春天,有一批下放到垦区劳动锻炼、又有一定文艺水准的艺术家,其中有张权、李书年、严仁明、卓明礼等,被调入省城参加第1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他们的到来为办好“哈夏”增加了新的力量,壮大了阵营,大家都为这件事而高兴。在哈尔滨歌舞剧团上下都为迎接第2届哈夏音乐会做准备的时候,我大着胆子向李书年老师推荐我写的《云山牧歌》。虽然这是一首牧歌风格的歌曲,但他经过反复试唱几遍之后,高兴得当即在歌曲左上角写下“北方明珠”4个大字,并当场表态在第2届“哈夏”一定把它唱出来。后来,经过一段时间排练,真就在1962年的第2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上唱出去了。此歌,曲调委婉、起伏,富于歌唱性,从意境上、从曲子结构上都受到李老师的赞赏。音乐会还没有结束,中国唱片社的负责人就把李书年老师接到电台录音棚录了音并为电台编了节目。此歌很快在唱片社录制了唱盘并在全国发行。1962年《歌曲》期刊上发表了这首歌曲,2000年西南师范大学把它编入《声乐教学选曲》。

  《松花江圆舞曲》的一些创作经历

  记得是为了迎接第l届“哈夏”的诞生,哈尔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牛乃文曾提出词曲家应写一首歌唱“哈尔滨之夏”的歌曲,最好能在开幕式上演唱,以丰富“哈夏”上演曲目,提高音乐会的知名度。我把牛乃文部长的想法记在心上,除收集一些相关的材料,还多次徜徉在松花江畔,捕捉灵感,体验每个情节。
突然有一个夜晚,这种思绪止我难以入睡,浮想联翩,辗转反侧;又想词,又想曲。此时,同宿舍的人个个睡得正甜,怎么办?我只好把当时所想到的歌词和所要构思的旋律,借助从窗外投进的淡淡月光,想一段写一段。这样才把激动的心安静下来,这一夜几乎是没睡。第二天,拿起放在桌子上的稿子,心里好笑,因为昨夜所写的词和曲都混在一张纸上,有的地方词和曲都压了摞。以后,我把这夜写的初稿作基础,把混乱的句子一句句捋出来,整理完了再进一步加以修改,有的重新创作之后才形成定稿的《松花江圆舞曲》。歌曲构思是从3个场景入手:明媚的早晨,繁华的中午,宁静的今晚,3个时段3个环境。以抒情的、喜悦的、明朗的情绪,歌唱松花江两岸美好时光,歌唱丰收的田野,歌唱美丽可爱的家乡。

  此歌在第1届“哈夏”上由盲人歌唱家周琪华演唱并成为其长期保留曲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哈尔滨人民广播电台和一些地方广播电台也都进行了介绍和播出,有的还作为“每周一歌”。1962年和1981年两次由中国唱片社录制成快转和慢转唱片,有的还制成盒带发行国内外。每当听到这首歌时,我都从心底缅怀周琪华这位为“哈夏”立下功绩的歌唱家。

[关闭]
  主办:政协哈尔滨市委员会 制作:哈尔滨新闻网
  备案号:黑ICP备05009145号
  纪检监察电话:0451-8649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