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6月下旬的一天,晴空万里,风和日丽,这样的天气更加渲染了我激动的心情。这一天,我将做为“第一主持人”去主持哈尔滨《政协论坛》节目,按照电视台录制节目的专业要求,我简单地“拾掇”了一下自己,毕竟是要“上电视了”,而且还是重头戏——主持人,形象总要对得起观众。在前往电视台的路上,时年已经五十大多的人,依然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心里想,第一期《政协论坛》嘉宾主持人竟然选中了我,这可是“创刊号”,十分荣幸,机会难得;同时也倍感责任重大,压力在身,如此重要的角色对自己充满了挑战……浮想联翩,如何开场,怎样主持,什么风格,与其他方面的主持有何区别,“论坛”的“论”如何掌握,“坛”又谈到何等程度,讨论中如何掀起高潮,又怎样引导形成趋于一致的结论,以便对有关部门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越想越兴奋,越思越感责任重大!看看投来揣摩与惊奇目光的路人,似乎也在为我兴奋与鼓励,我挺起了胸堂,加快了脚步,向第一次“论坛”走去。
这里需要交待一下,为了体现政协参政议政、关心社会民生的职能,市政协及电视台的有关同志经商讨,决定将镜头对准当时的热点问题——物业管理,《政协论坛》首期的主题就定为“物业管理与百姓生活”。“大政”确定之后,关键在于落实。主持一场节目其实就是一台戏、一个小品,需要剧本,涉及场地、人物、过程、对话等细节。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我们将整个《论坛》分为三个阶段:《论坛》前期调研阶段,现场实际争论阶段,《论坛》后的总结体会阶段。由于当时物业管理在我市尚属刚刚兴起,人们并不熟悉这个事物,作为嘉宾主持必须十分清楚有关物业管理的相关问题。我们在调研中走访了市房地局房产交易中心和河松小区、辽河小区等。但人们对物业管理涉及的术语、原则、规定认识不一,而政协参政议政决不能似是而非,必须一言九鼎,十分准确。明确了物业就是有价的土地及土地上的附属物,包括住宅、厂房、商业用房等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场地等等;物业管理就是对这些事物及附属设施的管理;而这些“物业”的真正法定所有权人即为业主。走访调研中还了解到业主们十分关心小区内的安全、环保、供水、排水、供热、供电、供气、有线电视网和通讯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事项。这恰是我们首期论坛的重要问题,也是政协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切入点。走访调研得到一手材料和实际情况是我们成功参政议政的根基与保证,也为我有勇气主持第一期《政协论坛》增添了信心。我随同市政协和电视台的同志说着笑着来到了录制现场——河松小区。为了贴近百姓生活,直接面对基层,让节目好看,场地就设在河松小区庭院。现场十分热闹,群众给予了热情支持,有抬桌子的、有搬凳子的、有拿水果的、还有帮忙接电线的……不一会,一个简单、利落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论坛”现场呈现在人们面前,市政协办公厅的梁敏、宋衍曾,市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陈悦等同志对现场十分满意。河松小区社区管委会和河松小区物业管理公司的领导与职工给予了大力配合。把录制现场放在小区庭院,这在当时还是很少见的,又是谈论百姓身边的事,一下子轰动了整个河松小区。有事没事的、东来西往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来到了录制现场,气氛绝不亚于逢年过节。万事齐备只欠东风——访谈嘉宾,“论坛”的“论主”,也就是小区业户的业主如何选定是“论坛”开论的重大问题,虽然事先已经通知社区管委会协助选择,但有的嘉宾一看这个“阵式”,掉头了,有的临时来不了。梁敏处长、宋衍曾等同志紧急与社区领导沟通,决定现场选聘论坛嘉宾,在社区管委会同志们的直接配合下,聘请了几位小区业主作为首期论坛嘉宾。嘉宾和参与论坛的部分社区群众对市政协到小区举办《政协论坛》表示了极大的兴趣和支持,对于第一主持人的我,是个最好的鼓励。我将嘉宾与群众应如何参与“论坛”作了简要说明,希望大家以业主的角度,从身边的小事谈起,可长可短,可多可少,可内可外,踊跃发言。在未拍摄录制之前交流时,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抢着发言,议论纷纷,五号楼张大爷说:“应强化物业管理的规范化”,三号楼的李大爷讲:“小区环境还应进一步整治,尤其是楼道卫生是个主要方面”,七号楼阚业主强调:“对侵占绿地,损坏花草树木的必须处以罚款”,还有的业主提出物业管理公司应公布小区物业管理规范……大家越谈越兴奋,越说越高兴,感觉到同住一个小区,这是“缘份”,既是小区物业管理结果的直接受益人,又是小区物业管理成果保持的监督员,增加了大家的凝聚力和团结感,同时对市政协把第一期《论坛》就对准了物业管理——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表示敬意和感谢。作为主持人,我心里十分高兴!
但当电视台的主持人陈悦宣布论坛正式摄录时,将摄像机镜头对准了嘉宾与群众,刚刚还讨论十分热烈的嘉宾,一下子冷了下来。我赶紧拿起话筒进行鼓励、调动,示意嘉宾们踊跃发言,参与讨论,但现场一片寂静。梁敏处长走进现场动员,陈悦也做说教,但就是无人发言,有的根本不抬头,有的不敢看人,更有甚者跑出了现场,任凭我怎么启发,就是无人应答,只好停拍。摄像机一停下来,人群立刻活跃起来。梁敏、陈悦、宋衍曾和我紧急磋商,一致认为,这种现象主要是现场的嘉宾与观众缺乏在大庭广众面前的经验,一见到镜头就怯场了。另外,由于拍摄实录那天不是休息日,故请到的嘉宾大多数是老年人,记忆力欠佳,紧张忘词,更多的是,嘉宾们从未做过电视节目,未曾接受过采访,没有面对镜头的经验,见到镜头什么都忘了。我和他们交谈,劝大家不用紧张,就和平常唠家常一样,把小区物业管理的现状、希望物业管理公司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还有哪些方面不满意等等说一下即可。消除了一些顾虑之后,又搞了一次练习,比开始好多了,但仍然欠佳。我们发现除了怯场之外,嘉宾对物业管理方面的专业术语和规范用语不十分了解,影响了参与的积极性和讨论的效果,梁敏同志说:“宁可耽误一些时间也要对他们搞一下临时培训,扫清实录的障碍”。河松物业管理公司的老总张先生在现场就物业管理方面的基本术语和要求对嘉宾们进行了讲解和沟通,张总最后说:“请各位业主不要有顾虑,该怎么说就怎么说,咱们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把小区建成美好家园。”通过讲解、培训与沟通,增加了嘉宾们面对镜头的信心,现场再次活跃起来。但再次实拍时仍不理想,很多嘉宾不能连贯、完整地表达基本语义。我和几位同志说,这种情况难以在短时间内解决,可取的办法是增选嘉宾。经商量大家同意我的办法,梁敏同志总结说:“对新嘉宾提出几条要求,一是接受和理解能力较强,二是悟性较高,三是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四是社会交往能力强。”社区管委会与物业管理公司的同志们看到拍摄如此艰难,也十分焦急,故对重新增选嘉宾十分赞同,完全配合。很快几位新嘉宾就产生了,和他们一接触感觉好多了,简单交待本期主题和要求后,立即投入实录,虽然也有反复,但基本上按情节要求完成。为了控制现场我主要引导了下面几个问题:应如何组成本小区业主委员会,筹备小组由哪些单位、部门或人员组成,如何制定业主大会议事规则,小区物业管理公司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本小区物业管理公司的具体任务有哪些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现场气氛的活跃,嘉宾与业主们渐渐适应了在“镜头”下的谈话,开始争先恐后发言。尽管讲的、论的、谈的尚不到位,甚至所答非所问,但势头相当好。慢慢地渐入佳境。有的嘉宾坦率地讲,目前小区安全管理不到位,小商小贩时有入区;有的嘉宾说,应明确物业到底包括哪些方面,楼道卫生是否包含其中;有的嘉宾问物业管理与社区管委会的管理是什么关系;还有的建议迅速出台小区物业管理办法,明确方方面面的关系和各自的职责,防止职能交叉和无人负责的现象……当我们停下来一看,已经过了一个多小时,市政协和电视台的同志十分满意,现场气氛再一次活跃起来,没有了摄像头人们放松了,将我们围起来,七嘴八舌地又谈了一些很有见地的意见和建议,这正是政协参政议政的关键,我立即做了记录,以便主持词或另行写入提案。作为首期论坛主持人,看到节目已完成,市政协、市电视台和现场嘉宾以及业主、群众都较为满意,我放松了,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回家的路上,我反复思考,做为首期主持人有必要将经验和体会留给后来的嘉宾和主持人,那就说几条吧:
第一,主题选择。论坛的主题是最重要的问题,其实“主题”就是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精髓,选好了主题就确定了参政议政的切入点,为接下来的实际行动奠定了良好基础;
第二,前期调查。主题确定后,在实录之前,主持人一定要进行实地调查研究,搞清现状、摸准问题、探索思路、弄懂概念、理清术语,不留障碍。这是主持人现场操作自如,引导谈论的基础,也是胸有成竹的关键。
第三,嘉宾选择。《政协论坛》的“论”是要由嘉宾完成的,因此,嘉宾选择十分重要。既然是“论”,就是要求侃侃而谈、出口成章、言之有物;“论”就要有逻辑推理,层次清楚,让人折服;“论”就要有理有据,理论联系实际,让人听完之后赏心悦目。故嘉宾选择一定要有起码的标准。
第四,现场控制。录制现场的控制是主持人的一大责任和技巧,也是“论坛”效果的最终体现。因此,控制好现场尤为重要。现场控制恰似人的讲演要抑扬顿挫,有开始、渐入、高潮、争论、统一、尾声等几个阶段,效果极佳。
第五,形成意见或建议,参政议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