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资料

白家馆记
 

  背景离乡踏上关东路1977年秋,我象老一辈闯关东的山东人一样,来到了哈尔滨,落脚在香坊区成高子镇。由于当时的环境,我们外来人不仅受人歧视,而且挣钱也极为困难,一天挣的钱都买不到2斤粮。我们住的是租来的破茅草房,吃的是粗粮野菜,穿的是缝补过的旧衣服和露着脚趾的鞋子,一家人艰难度日,挨着、靠着、拼搏着。直到1978年,迎来了改革开放的好时光,我们的生活才有了新的转机。和餐饮行业结了缘1983年,政府出台了落户政策,我们一家人的户口落在了村办企业——成高子镇和平畜牧场,成为畜牧场的正式员工。在当时,能进到畜牧场工作算是很幸运的。我的老父亲在场里做弹棉花的技工,我和妹妹、二弟都在场里上班,两个小弟弟上学,母亲在家操持家务。我已在1980年结了婚,爱人也在场里上班。1983年,我们已有了两个孩子,于是我和父母分家另过。我平时在场里上班,到星期日就请假到外县赶集买羊,宰完羊给饭店送肉。这期间我喜欢上了餐饮,就在1987年,有了几千元的积蓄后,在绢纺厂西侧兑了一家小饭店,起名白家馆,干起了餐饮。不平坦的餐饮路有人说:跟谁有仇就劝谁开饭店,这话很有道理,他道出了开饭店是最艰难困苦的。还有句话叫做“干饭店这行当,是好汉子不稀得干,赖汉子干不了”。这话也不假。能力大的人不挣这辛苦钱,没有能力的人还坚持不了。我刚接手饭店的时候,就遇到过被同行排挤的事情。他们欺行霸市,不想让你干就想法找茬打仗,想把你打跑,但他没想到,遇上了我这个硬骨头的山东人,他们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从1987年至1994年的经营中,我确实遇到了对行业不熟悉,遭受地痦流氓捣乱,顾客赊欠等各种困难,我都一一克服,挺了过来。这除了我的个人应变能力外,还得到了办事处以及公安派出所的大力支持,保证了我的经营发展。这期间我还曾开办过一家小型制钉厂,也获得了成功。1995年至1996年是我终身难忘的一年。我租用的营业用房面临着要被收回的局面,我尽了最大的努力想挽回但也无济于事。就在这关键时刻,新香坊办事处的领导帮我批了一块商服用地,这让我很感动。经过努力,我终于在那块空地上,建起了属于自己房产的经营场所。在办理整个场所的审批、建设手续方面,香坊区委、区政府、区建设规划局、土地局、新香坊办事处的领导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和支持,并参加了我的新经营场所落成典礼,让我倍受鼓舞,确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以及改革开放政策的温暖。全国十佳火锅店2001年至2003年是我事业发展的巅峰期。这期间,我先后在红旗大街和学府路开办了第一分店和第二分店。从总店到两个分店的开办,可谓是向前跨跃了一大步,此举也在同行业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知名度也进一步提高。店面的扩展带来了营业额的大幅提升,相应的纳税额也超了百万,用工也比原来增加了几倍,成为香坊区纳税光荣户,受到了区政府的表彰。事业如同人生,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学府路店在坚持经营了两年之后。因为缺乏员工以及房子的问题,我不得不关掉,那真是忍痛割爱,可以想象得出我当时的心情是何样的状态。现在哈成路总店和红旗大街分店仍在经营之中,由于是老字号,又有着二十几年的经营历程和诚信品牌,经营一直是很稳定的。目前,尽管物价上涨,餐饮形势不容乐观,但白家馆这块金字招牌仍然光彩照人,先后被评为全国十佳火锅店、中华餐饮名店、省餐饮五十强单位。2007年我当选为市政协委员,社会职务就更多了,我是省烹饪协会副会长;中国烹饪协会理事;世界杰出华人华商协会理事;省食文化大师。更让我骄傲和自豪的是,我还在书画艺术和文学艺术方面有了可喜的成果。我已创作了200多首诗词,30多首歌曲,还参与影视艺术表演,被多栖艺术家协会吸纳为会员。作者:哈尔滨市政协第十一届委员、哈尔滨白家馆饭店总经理

[关闭]
  主办:政协哈尔滨市委员会 制作:哈尔滨新闻网
  备案号:黑ICP备05009145号
  纪检监察电话:0451-8649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