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是随着近代经济、社会发展多次移民形成的大城市。 1644年9月,清世祖顺治迁都北京,随之朝廷官吏、军队及所携家眷大规模迁入北京及直隶(河北)地区。为了解决这些人的生活来源和奖励官兵,清朝廷采取了圈占汉人土地分封给八旗将士的办法。1645年1月到1647年2月,两年内先后三次圈占北京附近300华里土地,后又扩展到近京500里土地。“凡圈田所到,田主顿时逐出,室中所有皆为其有”。整村、整屯的汉人被逐出村庄,丧失了田地房屋而成为流民。当时清朝廷与百姓矛盾非常尖锐,清世祖顺治为了缓和圈地和加大税收等带来的矛盾,稳定在北京刚刚建立的政权,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向东北移民的措施。下令给地方官吏,令其“招徕移民,不论籍别,使开垦荒地永准为业。”并规定“免交三年粮钱,缺乏牛、种者由政府借贷”,以此鼓励向东北移民。关内人民由于受圈地的危害而濒临绝境,而东北地区优惠招民垦荒,致使大批被圈了地的流民大量向东北流入。
直隶(河北省)永平府乐亭县二甲旗社周家庄有个叫周有才的,与其妻周梁氏开了个香油坊,由于香油做得好,有些名气,能勉强维持全家人的生活。据周氏家谱记载:1645年初他家的土地和房屋被圈占,成为流民的周有才带上微不足道的补偿,迁徙东北。一家老少三辈挑着担,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步行2000多华里,进入拉林河以南地区给当地地主打短工维持生活。因为他们不甘心长期给人打工,于是又沿旧官道北上黑龙江地区(原吉林)松花江南岸,选择了免受水患灾害的一片岗地——即现今哈尔滨市道外区民主乡周乡屯。这里曾是金代军队养马场和军训营地,土地肥沃,易于植物生长,且泉水充足。除有很多的树木,杂草丛生,野兽出没外,几天才能有渔猎和采人参的人路过此地, 周有才和家人开垦了数亩土地,又抢在上冻前住上了新盖的土房。他们辛勤劳作,采用中原地区先进耕作技术,经过几年的艰苦创业,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粮食产量逐年增加,不仅解决了温饱而且还有剩余。周有才三个儿子几年后都娶了媳妇,又生了7个孙子。周家不满足现状,又购置畜力和农具,不断扩大再生产,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户。他们不辞辛苦又重操旧业,自己赶车到老家进芝麻,开办香油坊,生产的香油口味好,远近居民都到他家买香油。因此人们将周有才的住地称为周香油坊屯,天长日久人们简称叫周乡屯了,一直延续到今天。改革开放以来,周有才第八代子孙周海昌又琢磨怎样改变农民面朝土地、背朝天的生存方式。他带领农民在周乡屯大显身手,广植果木,引进并养殖美洲雁,兴建特色果园和度假山庄。算起来周家迁徙到哈尔滨有360年了,现在有了第十代子孙了,他们可称得上清朝最早来到哈尔滨的移民。作者: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