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资料

松江狂澜
 

  “总指挥部”在哈尔滨市南岗区光芒街40号(建国前为小戎街2号),座落着一座红瓦坡顶、门窗雕花木结构的俄罗斯式民居,这便是中共满洲省委机关旧址,如今辟为中共满洲省委纪念馆。“九一八”事变后,1931年底,中共满洲省委由沈阳迁到哈尔滨。残酷的斗争环境使省委机关经常变换地址,如在道外十六道街、道里三道街、偏脸子、南岗花园街、义州街、河沟街、人和街、小戎街都设过省委机关。小戎街2号就曾是满洲省委秘书长冯仲云的家。

  在日本法西斯残暴统治下的哈尔滨,中共满洲省委领导了轰轰烈烈的东北的抗日斗争,建立了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使省委机关成为党领导东北人民进行抗日斗争的“总指挥部”。

  满洲省委迁到哈尔滨后,省委书记罗登贤在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多次提出:“蒋介石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出卖了东北同胞,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一定与东北人民同生死共患难,敌人在哪儿蹂躏我们的同胞,我们共产党人就在哪儿和人民一起与敌人抗争!”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提出了创建党领导的抗日武装这一方针。省委及其下属各级党的组织派出许多优秀干部深入农村,积极开展创建抗日游击队工作。除派到义勇军中工作的周保中、李延禄等人外,派杨林、杨靖宇、金伯阳到南满,童长革到东满,赵尚志到巴彦,冯仲云到汤原,李兆麟到珠河。当自发的东北义勇军抗日斗争转入低潮时,各级党组织担负起了对日武装斗争的重任,先后在南满、东满、北满、吉东等地创建了党直接领导的十几支抗日游击队,主要有磐石游击队、海龙游击队,珲春游击队、汪清游击队、延吉游击队、珠河游击队、汤原游击队、抗日救国游击军、饶河工农义勇军、宁安工农义务队等。

  1933年4月,满洲省委接到中央1月26日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批示信。端午节,省委在道里中国十一道街13号省委宣传部干事姜椿芳的家里召开扩大会议,贯彻《一二六指示信》。会议由省委书记李实主持,省委党团负责人,哈尔滨市委、奉天特委、吉东局、珠河中心县委及南满游击队负责人都参加了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共满洲省委关于执行反帝统一战线与争取无产阶级领导的决议》,从而放弃了“北方会议”提出的没收地主土地,建立苏维埃的“左倾错误”口号。从此,省委积极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使东北抗日游击队战争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三位军委书记

  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都曾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他们在省委领导下组织、领导反日武装斗争工作,又先后从哈尔滨走上了东北抗日武装斗争的战场。三位军委书记成为举世公认的抗日名将不是偶然的,三人在投身武装抗日斗争之前,都有军事斗争或军事学习的经历。

  杨靖宇早在1927年就领导了河南确山暴动和刘店秋收暴动。赵尚志是经中共哈尔滨地下党组织批准,到广州投考黄埔军校,成为四期学员。周保中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少将副师长,北伐战争中屡建战功。从苏联学习回国后,受当时主持中央军委工作的周恩来的派遣,任省委委员,任省委军委书记。三位军委书记都是省委派到农村创造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游击战争的重要领导人,在残酷的东北抗日战场上与日寇进行了殊死的斗争。到1936年,杨请宇任抗联第一军军长兼政委,全军共3000多人,活动于南满。赵尚志任抗联第三军军长,全军达6000余人,活动于松花江两岸20余县。周保中任抗联第五军军长,全军兵力有3000人左右,活动于宁安、东宁、密山、勃利、穆棱、林口、刁翎、五常等地。他们领导的抗日武装都成为东北抗日的主力部队。当东北抗日游击战争进入最艰困苦阶段后,杨请宇、赵尚志在东北抗日战场先后壮烈殉国。周保中成为东北抗联后期的主要领导人,配合苏联红军,迎来了抗日民族斗争的最后胜利。

  工潮怒涛

  哈尔滨是北满最大的城市,也是工人最集中的城市,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工人的反日罢工斗争非常高涨。从1932年到1940年,哈尔滨工人共进行反日罢工斗争444次,有53000人多次参加,累计罢工2145天。1932年2月5日,日军占领哈尔滨。就在当天夜里,中共党员冯仲云和赵尚志冒生命危险,到松东北北岸的呼海铁路修理厂,参加集会,控诉日军侵占哈尔滨的罪行,号召工人团结起来,同日本侵略者进行坚决的斗争。在工人运动中,党号召罢工、组织示威游行的各种集会。每逢革命纪念日,组织多种形式的斗争。

  1933年4月底的一天晚上,中共哈尔滨东区区委书记张进山,在道外南马路祥泰铁工厂召集三十六棚总工厂工人柴好和电车工人杨兆顺秘密开会。决定:4月30日夜,在火车站前伪满洲国“建国纪念碑”上书写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大标语。第二天“五一”国际劳动节,上下火车的旅客和行人惊奇地看到,哈尔滨火车站广场的伪满“建国纪念碑”上,写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八个耀眼的红油漆大字。日伪特务、警察匆忙戒严,用布把整个“纪念碑”围了起来,最后用凿子才把这条标语铲掉。

  1934年4月2日晚,身穿便衣的伪宪兵乘电车,不但不买票还把电车工人打伤。电业局不同情被打工人,还扬言要开除被打伤的工人。电车工人闻讯后极为气愤,纷纷提前车回库。电业局党支部得知情况后,立即报告上级党组织,中共满洲省委当即指示,派省工会领导和哈尔滨市总工会代理书记赵一曼连夜到电车厂,指导电业局党支部领导电车工人举行罢工,当晚就成立了罢工委员会。4月3日晨,全市电车停驶,很快轰动全市,激发了市民的反日情绪。这次电车工人大罢工坚持了3天,在党的领导下终于取得了胜利,给日本侵略者和汉奸走狗有力的一击。

  左翼文化的呐喊

  当民族危亡袭来,生活在哈尔滨的左翼文化战士,集结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他们利用敌伪报刊、创办文艺团体或创作文艺作品,给殖民地的东北带来希望和光明,哈尔滨左翼文化运动成为了“黑夜里的灯塔,沉寂中的呐喊。”

  1932年初,哈尔滨市委书记杨靖宇指示地下党员金剑啸、罗锋等团结进步文学青年占领文化阵地。当时《新潮》副刊比较真实地反映社会,中共党员罗烽、金剑啸、舒群等人经常为《新潮》撰文,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罗锋、金剑啸等又受党的指派,与青年进步作家萧军、萧红一起,通过关系,在日伪办的长春《大同报》创办了副刊。萧红为副刊取名《夜哨》。在《夜哨》上撰稿的有金剑啸、罗锋、舒群、萧军、萧红、白朗、梁山丁、孙陵等,发表了大量有进步倾向的文艺作品,后来引起日伪的注意,在刊出21期后,《夜哨》于1933年底被强令停刊。

  女作家白朗受党的指派考入在哈尔滨的《国际协报》。1934年初,以白朗为主编,《国际协报》以整版出版了《文艺》副刊。白朗在发刊辞中表明《文艺》要推开窗户,睁开睡眼,亲吻现实,实质就是宣传爱国抗日的文学。《文艺》不仅发表原《夜哨》作者的作品,还发表了一些新的进步文艺青年写的新诗、旧体诗、杂文、散文和小说,其影响日益深广。著名女作家萧红就在《文艺》上发表了短篇小说《王阿嫂的死》。《文艺》于1934年底又被迫停刊。1936年金剑啸又接办了日本人的办的中文版《大北新报》的附属刊物《大北新报画刊》,继续坚持斗争。萧军此间出版了著名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歌颂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和日伪统治者浴血奋战的壮举。在党的领导下,左翼文艺工作者还创办了文艺团体,成立了星星剧团和口琴社,演出进步剧目和歌曲,鼓舞了人民的抗日斗志。 作者:市政协 方圆

[关闭]
  主办:政协哈尔滨市委员会 制作:哈尔滨新闻网
  备案号:黑ICP备05009145号
  纪检监察电话:0451-8649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