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末,世界卫生组织(WHO)曾发表报告,“全世界每小时有1500人死于传染性疾病,其中大多数是儿童和具有劳动能力的青壮年”。仿佛是回应WHO,同样在上世纪末,黑龙江省政府将位于哈尔滨的“东三省总防疫管理处旧址”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新世纪刚刚到来,北京大学隆重举行伍连德博士铜像揭幕仪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华医学史学会、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代表参加了揭幕仪式。为什么祖国大陆如此隆重地纪念生于马来亚槟榔屿,又辞世于斯的华人伍连德呢? 1910年至1911年,我国流行鼠疫,由满州里、哈尔滨,经沈阳、山海关、天津、北京达山东,死亡6万多人。朝野为之震惊,而疫区的官员和医生又束手无策。清政府不仅没有专门的防疫机构和人才,还有更深层的忧虑。已瓜分了东北的俄、日两国以保护侨民为由,要求独揽防疫大权,甚至以派兵相要挟。清廷惟恐俄、日再次窃据国土,在万般无奈之中,接受外务部施肇基的推荐,委派时任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副监督(副校长)的伍连德博士为全权总医官,赴东北领导防疫工作。
32岁的伍连德博士能胜任如此重大的防疫之责吗?当时清廷派到疫区的医生不仅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博士就有数人。1910年12月30日,《远东报》报道:“现在又由奉天来医学博士一名,不日由北京来军医博士一名。”当伍连德来到疫区哈尔滨时,当地报纸竟把他误报成“外部派来吴医学博士”,连姓氏都搞错了。可见疫区的民众渴望有真本事的人挽救自己于水火,但又不知道哪尊佛是真神。伍连德到哈尔滨的前后,已有多名医生死于鼠疫传染。法国著名外科医生乔利阿克谈到抢救鼠疫病人时说:“就我个人而论,为了避免受人唾骂,我不敢擅自离去,但是我又无时不在提心吊胆地自卫”,“这种病是如此致命,以至于人们在上床时还是好好的,而在早上醒来之前已经死了。医生在病人的床前感染了这种病,却比他的病人死得还早”。伍连德深知被欧洲人称为“死神”、“黑死病”的鼠疫的肆虐,但他不顾危险,深入疫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1854年在一场霍乱爆发中,英国医生约翰斯诺,将曾患过霍乱的人的居住地标在地图上,然后挨家挨户拜访,最后发现水是传播的媒介,通过政府在自来水厂控制水源,阻止了霍乱继续感染。这种方法以“斯诺地图”命名。伍连德调查发现,首例病人于1910年10月24日发生于黑龙江省满州里的某个村镇,循此查明各地首例病例的发病时间,从而证实鼠疫蔓延的走向是从满州里开始,然后经齐齐哈尔、哈尔滨、吉林、长春、沈阳、锦州、天津、北京、秦皇岛、济南。疫情是沿着铁路向南蔓延。传播鼠疫的传染源是旱獭。原来世界毛皮市场对旱獭的需求量陡增,从而吸引了一批来自非自然疫区(主要是山东省)的新猎手。当地有经验的老猎手能识别旱獭是否染疫,而新猎手由于缺乏辨别经验,为了多挣钱,无论是旱獭有病与否,一概作为猎取对象。猎获后,将其携回地窨子旅店,剥皮食肉。因而首先在这些拥挤不堪、空气污浊的地窨子中爆发了鼠疫。伍连德判定这是呼吸道传染的肺鼠疫,并经实验室研究得到了证实。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当大规模传染病流行时,医学能应对吗?19世纪以前,医学关于传染病传染的概念,实际上与疾病毫无直接关系。直到19世纪末,对于传染病的病原学和疫苗的研究在法国的巴斯德和德国的科赫实验室内才开始有所突破,医学界开始认同微生物在疾病中所起的作用,并把这一观点应用到治疗中,使人类看到了医学是可以对付急性和恶性传染病的发展前景。伍连德是英国剑桥大学第一位华人医科学生,1903年,24岁的伍连德获剑桥医学博士学位,在当时传染病研究最前沿的法国的巴斯德和德国的科赫实验室都进修过,并师从多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传染病专家。这真是历史的巧合,原来伍连德是一位具有传染病前沿知识的医生。连德临危上阵,把防疫的基地设在哈尔滨,于1911年初在哈尔滨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鼠疫研究所。随即组织领导3000多名各类人员的防疫大军。用伍连德自己的话说:“我扮演了庞大组织‘总司令’的角色,对医生、警察、军人,甚至向地方官吏下命令”,日以继夜地投入鼠疫防治工作。伍连德博士已能制造被当时传媒称为“疫浆”的疫苗,且中国上层社会的人多“种瘟痘”。但绝大多数在社会底层的中国老百姓居住拥挤的土屋、土炕,极利于老鼠和跳蚤的繁殖与活动,鼠间鼠疫和人间鼠疫相互感染;东北严寒的冬季,人们不得不门窗紧闭,拥挤矮小的房屋,空气中病人喷出的带菌飞沫有很高的浓度;人口密集的城市空间,健康与疾病、人群与动物、跳蚤与寄生虫、死尸与粪便拥挤在一小片土地上,更加重了鼠疫的肆虐。这些社会因素使当时中国政府管辖下的傅家甸(今道外)成为哈尔滨鼠疫传播的重灾区。
伍连德面对现实,不避艰险,深入疫区研究。采用了划分疫区和非疫区,隔离疫区,控制交通,阻隔瘟疾继续传染,消毒、焚烧死尸,建立医院收容病人等传统的防疫措施。并逐日为疫区百姓发放柴米,派巡警查看各房及院落有无隐藏尸体。终于在1911年4月扑灭鼠疫。清廷为表彰伍连德的功绩,摄政王载沣亲自接见并授予他陆军蓝翎军衔及医科进士。欧美各国及日本纷纷组团,到哈尔滨拜访伍连德博士,考察防疫成功的经验,因为他们深知这次防疫胜利的世界意义。在人类历史上,世界各地多次爆发人间鼠疫大流行,死亡人数以亿计。仅1350至1400年,欧洲人均寿命因鼠疫流行由30岁缩短到20岁。1911年4月,第一次在积贫、积弱、积病的中国奉天(沈阳),召开有日、英、美、俄、德、法、意、荷、奥地利、墨西哥和中国等11个国家的医学专家参加的万国鼠疫研究会议,伍连德当选为大会主席。会上,他系统地介绍了我国这次防治鼠疫的经验。中国似乎在一夜之间变成防疫强国。此后,伍连德多次参加了国内的重大防疫工作。被授予上海圣约翰大学荣誉科学博士、香港大学荣誉法学博士,日本东京帝国大学荣誉医学博士、苏联科学院荣誉院士及苏联微生物学会外国会员等称号,并访问了欧、美、亚近20个国家。防疫中,伍连德发现我国霍乱流行大都是输入性的。其原因是海关检疫工作不严格。中国海关检疫制度始于1863年,由传教医生担当海关医务官,负责对港口进出船只做传染病和流行病的检查。而为外国人把持的中国海关,对传染病输入我国漠不关心。伍连德等向南京政府提交了收回检疫主权的报告,经与国际联盟卫生处达成协议,检疫主权回归中国。1930年7月1日,全国海港检疫事务管理处正式成立,总部设于上海,伍连德任处长,兼任上海海港检疫所所长。伍连德是热情的医学学术活动家。早在1910年,伍连德曾登报倡议组织中华医学会。1915年2月中华医学会宣布成立,伍连德任书记,并受委托创办《中华医学杂志》。1916年2月,中华医学会举行第一届大会,伍连德当选为会长,并连任一届。伍连德著述的《论肺鼠疫》和与人合撰的《中国医史》,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两部著作。伍连德又是我国首批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科学校的创始人和领导人。1912年南京政府在哈尔滨设立东三省防疫事务总管理处,他首任处长;1916年在他倡议下创办的北京中央医院,为我国第一所自办的综合性医院,他是该院第一任院长;1922年,受张作霖委托,在沈阳创建东北陆军医院,两年后落成,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设备最好的医院;1926年他创办了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哈尔滨医科大学前身),担任第一任校长。
“九一八”事变,伍连德拒绝与日本合作,愤然出走,由哈尔滨赴大连途中被日本军诬为间谍在沈阳遭扣押,后经英国领事斡旋保释南下上海,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之后被迫移居马来亚。新中国成立后,伍连德怀着眷恋之情说:“我曾将我的大半生奉献给古老的中国,从清末到民国,直到国民党统治崩溃。在我脑海中往事依然记忆犹新。新中国人民政府的成立,将使这个伟大的国家永远幸福繁荣……”。 1960年1月21日,伍连德走完了人生的历程。一颗光彩夺目的巨星陨落了,国际上许多著名医学家纷纷著文悼念。 21世纪,各种类型的传染病再次挑战人类的智慧。新世纪需要新的伍连德。 (作者:哈尔滨市政协常委、市民革副主委)